博碩士論文 8862201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 、訪客IP:3.17.128.129
姓名 陳怡如(Yi-Ru Chen )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地球物理研究所
論文名稱 台灣西南部地區地震釋放之能量與規模關係之研究
(The relationship of earthquake energy release and ML in Taiwan southwestern)
相關論文
★ 震源破裂過程及地表強地動特性之陣列分析研究★ 利用接收函數法分析台灣深部地殼構造
★ 1999年集集大地震前後地震活動、震源機制及地殼應力分佈與變化之研究★ 利用表面波探討造山帶地區的非均向性構造:以台灣及西藏高原為例
★ 利用遠地地震儀陣列評估台灣地區中大規模地震之震源深度★ 台灣地區多尺度震波背景雜訊研究
★ 利用重力資料估算南中國海莫荷面深度★ 利用高密度地震網分析 台灣近震源地震序列與深部構造
★ 利用遠震P波接收函數法 分析越南北部地區地殼構造及其含意★ 印尼弗洛雷斯逆衝斷層沿線地震的震源特徵
★ 印尼蘇門答臘隱沒帶之震波衰減特性★ 蘇門答臘隱沒帶地震活動研究:大地震序列,地震危害和隱沒板塊特性
★ 東南亞近期顯著地震與區域地殼構造之地震學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台灣地質構造複雜,地形的起伏變化大,許多強地動特性由於這些因素的影響,使得震波有局部放大、地震行為較難預測、以及相關地震參數有評估上的誤差。本研究由能量的觀點切入,建立台灣西南部地區地震釋放能量和區域規模的關係式,既不會有規模飽和的情形,計算上也很方便,對於現在我們常用的芮氏地震規模在規模大於6.5以上時的飽和情形可加以修正。同時在進行測站修正的過程中可連帶得到研究區域中各強震站相對場址效應的大小關係,可提供日後相關研究的參考。
首先我們將由中央氣象局取得的地震加速度波形記錄篩選出適用的波形記錄,再經由積分步驟轉為速度之波形記錄,同時模擬Wood-Anderson儀器記錄來計算每筆資料的ML,而後利用式 計算每筆地震資料之能量;再經距離及測站修正後,以逆推方法求得最佳解,以得出實際地震能量,最後將這些修正過的能量值和先前以波形資料模擬Wood-Anderson儀器記錄計算所得的ML值以回歸分析方法求得最佳符合之能量─規模關係式:log E = aM + b。
由本研究結果可以獲得下列幾點結論:
1. 採用嘉南地區的地震資料經回歸分析而建立台灣西南部地區能量─規模之關係式為:,之後並以未加入回歸之地震資料進行測試,其結果亦佳,表示研究所得之關係式有相當之可靠性。
2. 經回歸分析之計算,得出研究區域中各強震站之Si值,將1/Si的結果分布繪成分布曲線,發現區域放大效應在靠近山區的部分是較小的,而在海岸平原地區則在嘉義以南地區是呈現由南往北遞減的趨勢。對照此區之沖積層研究可看出1/Si與表層沈積層之厚度變化呈現正相關。
3. 將經能量修正後之區域規模值(ML)和氣象局以短週期資料所得之區域規模值相比較,發現區域規模在地震較小時(ML < 6.0),研究所得之值約略低0.2~0.5的大小。
4. 資料經仔細的篩選後,將不同參考站所得的結果相比較,發現選取不同地質條件的參考站,對於最終結果的影響並不大。
關鍵字(中) ★ 模
★  能量
關鍵字(英) ★ energy
★  ML
論文目次 目 錄
頁數
摘要…………………………………………………………………………i
誌謝………………………………………...….……………………………ii
目錄…………………………………………………………………………iii
圖目…………………………………………………………………………iv
表目…………………………………………………………………………vi
第一章緒論……………………………………………………………1
1.1前言………………………………………………………………..1
1.2研究目的…………………………………………..………………1
1.3前人研究…………………………………………………………..2
1.4本文簡介…………………………………………………………..6
第二章研究方法………………………………………………………7
2.1能量計算…………………………………………………………..8
2.2測站修正…………………………………………………….…….10
第三章研究區域地質簡介及資料選取…………………………...…12
3.1研究區域地質概況………………………………………………..12
3.2資料選取………………………………………………………..…15
3.3資料處理流程……………………………………………………..22
第四章資料分析與結果討論………………………………………25
4.1資料分析流程……………………………………………………..25
4.2資料分析結果…………………………………………………….34
4.3討論………………………………………………………………50
第五章結論……………………………………………………..…..58
參考文獻…………………………………………………………………60
附錄A……………………………………………………………………62
附錄B……………………………………………………………………81
參考文獻 (1) Bruce A. Bolt and Kuo-Liang Wen,1990,Seismic energy and intensity variability near the earthquake source from a strong motion array,H. Bolton Seed Memorial Symposium Proceedings.
(2) Kanamori,H.,J. Mori,E. Hauksson,T. Heaton,L. K. Hutton and L. M. Jones,1993,Determination of earthquake energy release and ML using TERRAscope,Bull. Seism. Soc. Am.,83,330-346.
(3) Seed,H. B.,C. Ugas,J. Lysmer,1976,Site Dependent Spectra for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Bull. Seism. Soc. Am.,59,909-922.
(4) Shin,T. C.,1993,The calculation of local magnitude from the simulate Wood-Anderson seismograms of the short-period seismograms in Taiwan area,TAO,4,155-170
(5) 何春蓀,1982,台灣地體構造的演變-台灣地體構造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
(6) 何春蓀,1986,台灣地質概論,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
(7) 吳逸民、張建興、蔡義本、辛在勤,1998,較高精度之地震定位-使用近震源之P&S到時及S-P時間差,台灣強地動觀測計畫研討會(三)論文摘要,197-205
(8) 郭鎧紋,1994,中央氣象局地震網之地質特性研究(三)──嘉南地區,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9) 黃柏壽、黃文紀、呂佩玲、洪家慧,1995,台灣地區能量規模之研究(II)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研究報告第450號,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研究報告第001號,第11卷,265-285
(10) 葉明官,陳文山,石文卿,1997,從台灣西部平原地區上新統至更新統震測資料之研究看沈積層序的意義,經濟部第四屆地層研討會─台灣西南部地區地質研討會論文集,53-57,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11) 楊昌棋,1999,以反應譜研究嘉南地區之強地動場址效應,中央大學地球物理所碩士論文
(12) 趙曉玲,2001,利用921地震序列之強地動資料對台灣強地動衰減模式與反應譜速估之研究,中央大學地球物理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黃柏壽(Bor-shouh Huang) 審核日期 2001-7-1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